新台南車站建築樣貌揭曉 「新舊融和」鳳凰樹成意象
【今日大話新聞/記者 杜哲華/臺南採訪報導】
台南市政府與交通部鐵道局今(21)日揭曉台南車站未來新願景,將以鳳凰樹為設計意象,創造出與古蹟車站優雅共構的新台南車站,同時預告台南車站的轉變將成為下個百年台南發展的契機。
▲▼ 台南市政府與交通部鐵道局今(21)日揭曉台南車站未來新願景,將以鳳凰樹為設計意象。(記者 杜哲華/攝)
交通部鐵道局長胡湘麟表示,南鐵地下化工程正如期展開中, 整個計畫北起為永康站南端之中華陸橋(永康橋)以南約0.17公里處,南至生產路以南約1.91公里,全長8.23公里,工程預定於民國111年底完工。
為了與都市縫合,鐵道局除將改建台南火車站為地下站外,還新增林森、南台南地下通勤車站,消除9處平交道、8處地下道、2處鐵路橋涵及3處陸橋,串聯起市區東西側都市空間結構並可保障地面及地下行車安全。
南市代理市長李孟諺指出,台南車站為都市發展的重要樞紐,古蹟站體已成為台南市重要「都市門戶意象」,火車站規劃對整體都市意象、都市機能與交通運輸等面向皆有重大影響。此外,鐵路地下化絕不僅只是將鐵路放到地下而已,同時啟動大台南交通建設、社會工程及經濟發展,奠定「便捷城市新臺南」永續發展之基礎。
市府提到,本規劃案舊台南火車站的古蹟地位也不因在鐵路地下化後被遺忘棄置,而是將原有車站與地下車站結合,通車後北門路西側,市民一樣依以往搭乘習慣可由北門路下車後,通過原有車站前往地下車站搭車,前鋒路側則再新設車站出入口,規劃概念以舊站再生、新舊融和、新舊站出入口軸線一致等原則進行規劃。
▲ 台南火車站新站設計模擬圖。(記者 杜哲華/翻攝)
建築師張瑪龍說明,南部日照充足,大樹下綠蔭為民眾交流的場所,台南車站是以鳳凰樹為意象,創造出與古蹟車站優雅共構的新台南車站,以下沉式廣場連結地面層及地下大廳,延續第一月台棚架元素,延續台南車站的歷史記憶,讓新舊站視覺穿透,亦提供市民停等休憩及活動場所。
《今日大話新聞》推出《今日話新聞》,歡迎讀者投稿,對時勢新聞提出看法。
來稿請寄~ timesbignews@gmail.com ~
文長以500字~1200字為度,一經錄用,將發布在今日大話新聞《今日話新聞》專欄區,媒體公評恕不付稿酬。
※ 請勿一稿兩投,本報有刪改權,請恕不另退件或通知。